第110章 庆功宴与暗处的阴影

苏想的回答,没有陷入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思路和理念的层面进行阐述,并且巧妙地将功劳部分归功于“领域知识”(即医学经验)。

这既体现了对合作学科的尊重,也让她的解释听起来更合理、更接地气。

伊万诺夫教授认真地听着,严肃的表情渐渐缓和,甚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欣赏。

他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的中国女生能如此清晰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一种颇具巧思的解决路径。

“基于领域知识的结构化稀疏……动态注意力……”

他喃喃自语,沉思了片刻,然后抬起头,看向苏想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认可,“很有意思的思路。”

“虽然细节还需要进一步严谨验证,但作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性创新,我认可它的价值。谢谢你的解答。”

说完,他对着评委会主席点了点头,坐下了。

一场潜在的危机,被苏想用扎实的理解和清晰的表达成功化解!

全场顿时响起了更加热烈和由衷的掌声!

颁奖仪式终于得以继续。

当沉甸甸的水晶奖杯被交到陈知行手中,当金牌挂上每个人的脖颈时,巨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达到了顶点。

无数的闪光灯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在台下欢呼的人群中,秦屿看着台上光芒万丈、特别是成为焦点的苏想,眼神阴冷得几乎要结冰。

他悄然后退,消失在人群中。

颁奖仪式后的庆功宴设在UCLA的一间宴会厅里。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奢华,但在85年的背景下,已是相当隆重。

长条桌上摆放着自助餐点,人们举着酒杯穿梭交谈。

北大四人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明星。

不断有人过来向他们表示祝贺,好奇地询问项目的细节。

就连之前有些傲慢的MIT和斯坦福队员,也主动过来碰杯,表达了对他们创新思维的认可。

周炽兴奋得像个孩子,端着橘子水到处和人聊天,英语不够用手势来凑。

李泽川虽然依旧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嘴角始终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偶尔毒舌一句,反而显得真实可爱。

陈知行则沉稳得多,他得体地应对着各方问候,言谈举止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但他总会留意着苏想的情况,在她被围住时适时上前解围,或者默默递给她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