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竞争者,更像是……知音?
她立刻通过内部系统,查找这个“伊桑·斯通”的信息。
资料很少,只知道他目前在MIT媒体实验室负责一个交叉学科项目,行踪有些神秘,很少参加常规学术活动,被称为媒体实验室的“幽灵天才”。
苏想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按照论文上留下的邮箱,写了一封邮件。
措辞直接而坦诚,一如她的性格:
“斯通博士: 拜读您发表于《计算材料学》的关于特征优化的论文,深受启发。
您在第三节中关于利用 persistent homology(持续同调)过滤噪声的论证尤为精彩。
我正在进行的课题涉及类似领域,但在处理高维耦合特征时遇到瓶颈,不知您是否对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材料基因】筛选中的潜力感兴趣?
期待您的回复。
苏想,普罗米修斯实验室。”
邮件发出去后,她少有的有些心神不宁,像是等待一个重要实验的结果,时不时瞥一眼邮箱。
连艾利克斯跑来八卦她最近是不是又在攻克什么世纪难题,都被她心不在焉地打发了。
直到深夜,她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收拾东西回公寓时,新邮件的提示音清脆地响起。
发件人:Ethan Stone。
标题:Re:关于特征优化框架的探讨。
内容极其简短,只有一行:
“明天下午三点,MIT Building E14,三楼咖啡机旁。带你的数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甚至连个署名都没有,直奔主题,风格与她如出一辙。
苏想看着这封邮件,愣了几秒,随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个微小的弧度。
这个伊桑·斯通,有点意思。
MIT的媒体实验室大楼(Building E14)充满了后现代的设计感,与“普罗米修斯”的严谨军事风格截然不同。
苏想按照约定时间,带着存有初步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找到了那台据说泡出来的咖啡能“激发灵感”的着名咖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