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他们的卑劣

在此期间,我们将确保苏博士的基本权利,并允许中方人员探视。

72小时!

海关监管区!

这几乎等同于临时羁押!

王文涛参赞强烈抗议,但瑞士方面出于中立和自身法律考量,维持了决定。

克莱恩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得意。

苏想的心沉入谷底。

她知道,这72小时,绝不会好过。

她被带到了机场深处一个封闭的、没有任何窗户的区域。

所谓的监管区,更像是一个临时牢房。

房间狭小,只有一张硬板床和一个不锈钢马桶,灯光惨白,24小时不熄,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新风系统低沉的嗡鸣。

这仅仅是开始。

她被反复提审,问题围绕着她的研究、她的意图、她与中美双方的关系,车轮战般消耗着她的精力。

审问者换了一拨又一拨,语气时而温和诱导,时而严厉逼问。

更折磨人的是心理战术。

他们刻意模糊时间,不告诉她具体钟点;

送餐时间毫无规律,让她生物钟紊乱;

偶尔,门外会传来刻意加重的脚步声、模糊的交谈声,或者突然的静默,不断刺激着她敏感的神经。

他们想用这种环境,磨掉她的锐气,摧垮她的意志。

在孤立无援的黑暗中,苏想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陷入掌心,用疼痛保持清醒。

她想念姐姐苏念温和的笑容,想念北大的未名湖,想念……陈知行冷静的分析,周炽炽热的鼓励,李泽川别扭的关心……

这些面孔和声音,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支撑着她不被这无形的压力吞噬。

期间,王文涛参赞和中方律师多次前来探视,据理力争!

为她提供法律支持,传递外界的消息,国内正在全力进行外交周旋,舆论对美方施压巨大。

这给了苏想坚持下去的力量。

72小时,度秒如年。

当监管室的门再次打开,通知她可以离开时,苏想的精神和体力都已濒临极限。

但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美方在巨大的外交压力和苏想本人坚决的归国意愿面前,最终未能阻止瑞方放行。

然而,他们留下了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卑劣的绊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