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盯着她的人变多了

他语速很快,抛出的概念极其前沿,甚至带着点天马行空的意味。若是旁人听了,只怕会一头雾水。但苏想几乎是瞬间就被吸引了,她下意识地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快速演算起来。

“非线性拓扑……你是说,将每个计算节点视为一个拓扑空间上的点,通过场的作用来动态调整连接强度,而不仅仅是静态权重?”苏想的眼睛亮了,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这相当于引入了一个隐式的全局信息协调机制!”

“没错。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在这里效率太低。我的初步模拟显示,场论模型在应对‘概念漂移’类任务时,收敛速度提升显着。”伊桑的声音带着科学家发现新大陆般的纯粹兴奋。

两人就这样隔着太平洋,在电话里展开了激烈而高效的学术讨论。从拓扑场论谈到高维流形嵌入,从信息熵谈到量子计算对类脑架构的潜在启发……他们的思维在常人难以理解的领域高速碰撞,迸发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火花。

这通电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而实验室外间的三个男人,心情却各不相同。

陈知行原本是来送一份最新的架构优化方案,听到里间传来的、夹杂着大量陌生术语的激烈讨论,他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

他能勉强跟上一些思路,但伊桑提出的某些概念,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目前的知识边界。

一种久违的、被称为“落后”的焦灼感,悄然攥住了他的心脏。

他沉默地放下茶杯,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了那本厚厚的、记录着全球最新顶尖论文摘要的笔记本,眼神变得无比专注。

他绝不允许自己,连与她并肩的资格都失去!

周炽是来报告“星图一号”散热系统最终测试结果的,听到里面苏想因为一个思路被点透而发出轻快明亮的笑声,他靠在门框上,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他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人,在天赋思维层面与苏想是何等的契合。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因为连日调试设备而沾满机油和焊锡的手,一种“自己是不是只会干粗活”的莫名情绪涌了上来。

他抿了抿唇,转身就钻回了嘈杂的硬件实验室,对着那套刚刚达标的散热系统,发起了狠:

“妈的,老子非得给你弄出个世界第一的散热效率不可!”

李泽川则是“恰好”路过,倚在走廊尽头,看似悠闲地抽着烟,耳朵却敏锐地捕捉着办公室里的动静。

他听不太懂具体内容,但他能清晰地分辨出苏想语气中的兴奋与投入,那是面对他们时很少展现的、一种遇到【同类】的纯粹愉悦。

他吐出一个烟圈,眼神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