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瘪,却不好发作,荀衍只能强颜欢笑,继续请贾诩指点。
要想打服美稷的匈奴人,不仅要有兵,还要有将,谁可以为将?
按理说,他身为刺史,是当仁不让的将。但荀衍毕竟不是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在冀州几年,他也经历过不少战事,知道基本的战法,也知道骑战有其特殊之处,不能照搬兵书。
贾诩身为凉州名士,又曾是董卓旧部,对骑战的熟悉非他能比。想用武力征服匈奴人,必须听取贾诩的意见,否则很难成功。
贾诩没有直接给荀衍答案,反而又举起了袁熙的例子。
袁熙之所以能一战而定幽州,是因为他有赵云。你要想一战而定并州,就要有自己的赵云。
这个人不仅要武艺出众,能够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还要忠心耿耿,得到你的充分信任,缺一不可。
我无法帮你选人,你只能自己选。
荀衍觉得有理,左思右想,反复权衡,还是无法确定这个人选。
他熟悉的名士很多,勇士却很少,精通骑战的名将更是屈指可数。并州不缺名将,但他能像袁熙信任赵云一样信任他们吗?
眼前倒是有一个张辽,但他是吕布旧部,后来又成了曹操旧部,和他没什么交情,他无法信任张辽,也不敢托以重任。就算他肯,并州大族也不会接受。
张辽是雁门人,出身也普通,根本不在并州大族之列。
无奈之下,荀衍还是只能向太原大族问计,和他们商量送呼厨泉回美稷的事,并请他们推荐将领。
并州人一致推荐郭全之子郭缊为将。
郭缊今年三十出头,年富力强,武艺出众,是最合适的统兵人选。
荀衍与郭缊见面后,也觉得郭缊不错,随即委任他为司马,统步骑一万,护送呼厨泉返回美稷。
为了确保安全,荀衍又任命张辽为副,协助郭缊作战,以防不测。
准备妥当后,荀衍召来了呼厨泉和去卑,宣布了自己的方案,让他们调集人马,一起出征。
呼厨泉和去卑很生气,却无可奈何。
太原的世家也支持这个方案,没人愿意为他们说话,他们只能俯首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