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责任。”郭嘉喝了口水,将经过一一说来,包括与荀彧见面的经过。
袁熙多少有些意外。“荀文若没去高句丽?”
“是臣判断错误。文若并无制衡刘玄德之心,还是想以和为贵。”
袁熙眨眨眼睛,没有再追问。
以他对郭嘉的了解,他不觉得这是郭嘉判断失误。郭嘉精于人心揣摩,又熟悉荀彧为人,更了解辽东的形势,不太可能出现这么重大的失误,更像是某种掩饰。
或许辽东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促使郭嘉改变了主意,放弃了之前的打算。
但郭嘉不打算明说,他也就不问,总之保持警惕就行。
“糜竺能够提供多少粮食?”
“海上运输的风险更大,现在能提供多少都做不得数,等到了海边才能确定。不过,听他那口气,似乎还是有把握的。虽然中原大战在即,手里有粮,还愿意出售的人不在少数,毕竟我们开出的价格不低,而濡须口之战再激烈,也局限在百里之内,影响不到中原的安定,中原大族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所以他们只要有粮食支撑到秋收就行?”
“是的,甚至可以借粮出售,趁价格高,赚一笔,等秋收之后再还。”
袁熙咂了咂嘴,有些头疼。“我们能拿得出那么多钱吗?”
“拿不出也得拿,实在不行,提高一点马价吧。就像我们不能不买粮一样,他们也不能不买马。”
袁熙觉得这个办法看似可行,实则作用不大。
江淮之间的战场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袁谭、孙权需要的战马数量都有限,就算提高马价,也抵消不了粮价上涨带来的钱币外流。
幽州本来就缺钱,这么一搞,近乎竭泽而渔,以后只能以物易物了。
没有中原的财赋支持,原本就很艰难,现在还要高价购买,幽州根本坚持不住。
袁熙搓了搓手指,强迫自己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