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心太急了,在天下未定时就想剥夺中原士大夫的利益,结果被反制,尊严扫地,权力也丧失殆尽。
他的权力本来就来其他家族的支持。没有了中原士大夫的支持,他什么也不是。
如果他能耐着性子等一等,平定天下之后再动手,情况就会好得多。
所以,越快平定天下,对他越有利。就像光武帝刘秀一样,三十岁登基为帝,四十二岁一统天下,还有十五年时间可以整理政务,给后继之君留下一个稳定的朝局。
他还年轻,身体又好,荀攸、荀彧熬不过他。
如果能在三个月内拿下江东,他有把握在三十五岁之前一统天下,甚至更早。
这么算,他至少有三十年时间来整顿政务,慢慢调整士风。
“你这些天的书没有白读。”袁熙瞥了一眼脸色还有点苍白的郭显,既心疼,又有些暗自得意。
君王一怒之威,竟至于此?
——
又考虑了两天后,袁熙决定接受沮授的建议,任命荀攸为长史,负责大将军府的军事规划。
与荀攸商议后,他命后将军高览赶往江陵,主持进攻江南四郡的军事,准备渡江作战,配合庞统说降。
拜曹仁为镇南将军,接管江陵水师。听高览节制。
与此同时,他给了高览一道命令。如果庞统劝降不成,就让庞统留在江陵,协理军事。
高览虽是河北名将,但他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并不多,袁熙不希望他像颜良、文丑一样一败涂地,为他配一个熟悉地形,又通晓军事的谋士,会有帮助。
他这是给高览机会,如果高览抓不住,那就怨不得他了。
曹仁接到命令后,赶到中军,接受了印绶,听袁熙、荀攸面授机宜,然后率部起程,脱了队伍,快速赶往襄阳,与高览会合。
除此之外,袁熙又下了一道命令,让江夏太守黄祖赶到行营述职。
——
有了荀攸这个长史协助军事,袁熙终于可以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