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清水村的小学,何秋又是一怔。
何家村在当地来说,已经算是贫困村了,没有开工厂之前,能经常吃肉的家庭基本没有。
到了清水村,何秋才知道,没有最穷,只有更穷。
小学属于村里最好的房子,是由爱心人士捐款以后改造过的,也不过是几间简陋的房子。
里面的书桌板凳,依然是破破烂烂的几块木头拼凑的。
教室一共有五间,右边有一排平房,都是茅草搭起来的,里面有一个泥土垒起来的灶台,应该是老师和孩子们的食堂。
左边是三间住房,由木头搭建的,里面还挺干净,王强说,这几间住房,是老师的办公室和住宿的地方。
其中有一间是王强和郭越的房子,他们每次来山里,都要住上十来天,走访学生家庭。
教室外面是一个操场,一个破得要散架的篮球架子,孤零零的矗立在坑坑洼洼的操场上。
学校有两名老师,从何秋进村以后,他们就没有笑过。
何秋很疑惑,我们跋山涉水给你们送东西,不应该高兴吗?为何还绷着一张脸?大概是不会笑吧?
很快,郭越和王强送来的物资,被放到了教室,孩子们都放学了,这些东西,明天才能分派到他们手里。
搬完东西,一名老师把牛赶到后山吃草去了,另外一名老师则去了茅草厨房,开始准备晚饭。
何秋也很累,想着帮忙烧烧火也是可以的,便去了厨房,热情的问:“我叫何秋,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我来帮你烧火。”
烧火的小伙子腼腆的说:“我叫高明,还有一名老师叫高武。我们都是一个村子里的。”
何秋烧火,小伙子去切菜了。
今晚的菜很简单,就是土豆煮五花肉。
何秋边烧火边问:“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
高明回道:“58个学生,分到了五年级。”
何秋又问:“女孩子都会来上学吗?”
高明神色很是忧郁:“以前没有,现在都会来上学,每个月可以领取50块钱的爱心补贴。很多父母,都是为了这五十块钱送孩子来上学。”
何秋看着高明,心中纳闷,就算为了补贴而来读书,也应该是高兴的事,总比一辈子白眼瞎好,可是高明的眼神中,为何总是那么忧郁?
难道是给的钱太少了?还是有其他缘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