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射速下,炮管的温度上升很快,不过这个不是啥问题,加上降温系统就行。
或者稍微休息一下。
有了设计,还有了这厂房,制造起来非常简单。
陈斌开始用电脑输出零件图纸。
一边输出图纸,另一边的厂房里,同步开始制造。
研发和制造进度,几乎到了同步的地步,零件刚设计完成,没几分钟,就有成品被送过来。
速度快的吓人。
这厂房的建造,除了后续能接单之外,他研发的过程,也被压缩到很短。
相比别人,设计出来产品,制造还需要假别人之手,甚至很多时候还得排队。
他这里的效率,拉到了极致。
两天时间,陈斌将最后一个零件的设计图画完。
在他身边, 已经放着成品的电磁轨道炮。
炮的长度达到六米。
底座直径,两米乘以两米。
两侧均有炮弹填装口,还有炮弹预装口。
一次可以装填一百枚炮弹,同时还设计有便携炮弹填入口。
只需要将炮弹丢进去,内部的机械结构,就会自动将炮弹摆正装填。
装填的速度,远超炮弹发射的速度。
除此之外,在这电磁轨道炮上,还设计有卸力结构。
看起来电磁轨道炮,没有火炮的结构,有人会误以为他没有后坐力。
但电磁力同样遵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炮弹的威力越大,给炮体带来的后坐力越大。
不过好的是,电磁轨道炮的炮弹是以一种很快的加速度迸发,和火炮瞬间的爆发有一定区别。
再加上加速过程中,很少有浪费的力量,所以后坐力要稍微小一些。
但连续发射的情况下,后坐力再小,依然会有持续的后坐力。
卸力装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磁轨道炮上的机械结构,在炮弹发射之前,机械结构先蓄力向前。
炮弹出膛的后坐力,会被这股蓄力抵消很大一部分。
卸力的另一部分,是炮弹底座侧面,有两个支撑腿,支撑腿外部看起来,就是个钢条,只是这个钢条强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