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爱的艺术》爱是给予不是索取

渴望被爱,却又不愿付出真心。

这正是弗洛姆在半个多世纪前就预警过的“异化困境”。

当人被异化为“消费主体”和“劳动工具”,爱也必然会被异化为一种消费行为。

弗洛姆写《爱的艺术》,不是为了批判某个时代,而是为了唤醒人们:爱是对抗异化的唯一力量。

在一个让人越来越孤独、越来越碎片化的世界里,唯有学会真正的爱,我们才能重新找回人性的完整,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结。

爱的本质:不是“被爱”,而是“去爱”,让我们重新定义爱的核心。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最颠覆性的观点,是打破了我们对爱的固有认知:爱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不是“找到一个可爱的人”,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去爱的人”。

爱不是本能,而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很多人认为,爱就像打喷嚏、心跳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遇到对的人,爱情就会不期而至;

如果没有遇到,就是运气不好。

但弗洛姆却告诉我们:“爱与艺术一样,需要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

就像一个人想要成为画家,不能只靠“天赋”,还需要学习色彩、构图的理论,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绘画技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人想要成为音乐家,不能只靠“灵感”,还需要学习乐理知识,需要年复一年地练习乐器。

爱也是如此!

它需要我们学习爱的理论,理解爱的本质,更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爱很难”?

因为他们把爱当成了一种“被动的体验”,而不是一种“主动的创造”。

他们总在等待别人来爱自己,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具备了爱的能力。

就像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人,期待自己能突然画出传世之作;

一个从未学过音乐的人,期待自己能突然弹出动人旋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培养、不断打磨的。

它需要我们拥有成熟的人格,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愿意为了他人的成长而付出,这正是爱的艺术的核心所在。

爱是对抗存在性孤独的唯一途径!

人为什么需要爱?

弗洛姆给出了一个深刻的答案:因为我们生而孤独。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与自然的共生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我意识的觉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隔阂。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生老病死,无法让他人替我们承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