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彻底跃出海平面,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峰顶。林凡迎风而立,鳄皮甲冰冷的触感与体内奔涌的热血形成鲜明对比。俯瞰疆域带来的主宰感渐渐沉淀,化为一种更加沉静、更加坚定的力量。豪情过后,是极其务实的思考。离开孤岛,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清晰、可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周密计划。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脚下这片已成为他坚实后方的岛屿,转身,沿着险峻的岩壁开始下行。身影在嶙峋的岩石间几个起落,便稳健地回到了山腰平缓处。脚步不再有任何迟疑,径直朝着那座已成为标志性据点的岩洞营地走去。心中,一张名为“远航”的宏伟蓝图,正随着步伐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回到洞内,火光驱散了清晨的寒意。林凡没有休息,径直走到石台前,将上面散落的工具和零碎材料轻轻推到一边。他取出了那几件最为珍贵的物品:来自沉船墓穴的精密航海罗盘、那张描绘着“龙息之岛”(即脚下孤岛)及周边海域的完整海图,以及那卷记录了前船队悲剧结局的船长日志副本。
他将这三样东西在石台上郑重摊开。这不是第一次查看,但此次的意义截然不同。以前是好奇与警示,如今,则是要以它们为基石,绘制回家的航线。
一、 定位与航向:破解海图的密码
林凡首先将目光聚焦于那张材质特殊、线条精密的航海星图。他指尖拂过略微粗糙的皮纸表面,循着上面用古老颜料绘制的海岸线、等深线、洋流箭头以及星辰导航标记。
结合罗盘指示的“真北”方向,以及日志中关于航行时间、遭遇风暴位置的零星记载,林凡开始进行交叉定位与推算。
“根据日志描述,他们从‘锯齿海脊’边缘驶入迷雾,遭遇风暴时已航行约十五日……按照中型帆船的常规航速推算……”林凡一边自语,一边用烧黑的细木棍在另一张处理过的大兽皮上画出简略的坐标系,“结合星图中‘龙息之岛’与已知的东海主要航路(根据星图边缘标注推断)的相对位置……”
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将零散的信息碎片拼凑、校准。渐渐地,一个相对清晰的空间关系呈现出来。
“没错……这座岛,位于东海已知领域的西南极偏远海域,深处无风带边缘与危险海流交汇的复杂地带。”林凡用木棍在兽皮地图上点下一个醒目的标记,“难怪如此荒僻,罕有船只经过。前船队也是依靠特殊的星图才找到这里。”
航向明确:向东北偏东方向航行,穿越这片未知的危险海域,才能抵达东海的主流航路,进而寻找有人烟的岛屿或港口。
这个定位,让他对航程的艰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绝非短途旅行,而是一次充满未知风险的远征。
二、 船舶设计:能力与资源的融合
方向既定,接下来是载具——船。林凡没有好高骛远地去设想大型帆船,那远超他一人之力。他的目标现实而明确:一艘适合单人操控、结构坚固、能抵御中等风浪、拥有一定航速和续航力的小型远洋帆船。
他再次拿起木炭,在兽皮地图的空白处,开始勾勒船舶的初步设计图。工科的严谨思维贯穿始终。
船型选择: 摒弃平底船(不适远洋),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浪能力的尖底龙骨船型。设计单桅三角帆(操控相对简单,适应风向能力强),船首呈锐角破浪。
材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