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喧嚣,在杨昭的布置下,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均田司衙门外,前来送锦旗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们口中念叨的,不再是昔日世家的威风,而是杨昭侯爷的仁义。城东的辩论,最终以那些鼓吹旧法的士子们狼狈散场告终。新政的理念,如春风般吹拂,渐渐深入人心。柳如烟带人分发钱粮,义诊所里排起了长队,学堂里传出朗朗读书声,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百姓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从未停歇。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几位御史联名上奏,奏疏上的墨迹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直指均田司的“暴行”。
“陛下,臣等以为,杨昭侯爷清查世家,手段过于酷烈。株连甚广,恐伤天和,动摇国本!”一位须发皆白的御史,声音颤抖,言辞激昂。他手中举着一份奏疏,字字句句,都透出对杨昭的不满。
另一位御史紧随其后:“陛下,清查司罔顾人伦,抄家灭族,令京城内外人心惶惶。此举实乃酷吏所为,非盛世之君子所能容忍!”
朝堂上,不少官员面色复杂。有与世家牵连者,此刻面带戚色,附和着御史的言论;也有保持中立者,神色担忧,静观其变。
杨昭站在武官队列前,身姿挺拔,面色沉静。他听着那些激烈的指责,面上没有波澜,那些话语并未扰乱他。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信任杨昭,可御史的奏疏,字字诛心,若不给个说法,恐怕难以服众。
“杨昭,对于御史所奏,你有何辩解?”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疲惫。
杨昭向前一步,拱手行礼:“陛下,臣无须辩解,只求陛下明鉴。”
他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御史出言反驳:“无须辩解?侯爷这是承认了罪行吗?”
“清查世家,乃陛下圣断。臣等奉旨行事,何罪之有?”杨昭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金銮殿上,“诸位御史大人,口口声声‘酷吏’、‘罔顾人伦’,可曾亲眼见过那些世家如何盘剥百姓?可曾亲耳听过百姓们的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