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魏吴暗盟,龙舰初航

荆南。

北方传来的消息,曹操在稳定内部、屯田积谷的同时,并未放松对南方的觊觎。许都魏宫的探子回报,曹操频繁召集曹仁、夏侯渊、张合等将领议事,“大魏将作府”在司马懿的主持下,也对“雷火”及荆南新政的研究取得了某些进展,虽未能完全复制,却在军械标准化、后勤管理上有所借鉴。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跨越长江,弥漫在荆南临湘的上空。

刘协深知,曹操的休养生息并非怯战,而是在为一场决定性的南征积蓄力量。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或许会以另一种形式,在另一个时间点爆发,但曹魏南下的战略意图不会改变。时间,对于双方都无比珍贵。

洞庭湖深处,被列为最高机密的“定海”计划基地,戒备森严。巨大的船坞内,灯火日夜不息,敲击声、锯木声、工匠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刘协再次轻装简从,亲自来到这处位于湖心岛的秘密船坞,跟随在他身边的是工部尚书以及几位核心大匠。

湖风中带着水汽和桐油的味道,刘协站在船坞旁,望着那艘已初见雏形的巨舰。

“陛下,‘镇海艨’一号舰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安装轮桨和内部隔舱。”工部尚书指着船体两侧那巨大的、如同水车般的轮桨装置介绍道,“依陛下图纸,此轮桨由舱内力士踩踏驱动,无风时亦可日行数十里,转向远比帆舵灵活。”

刘协点了点头,这是他借鉴了宋代车船和现代明轮推进理念的设计,旨在克服内河作战中风向不定带来的机动性劣势。“水密隔舱呢?”他更关心这个能极大提升战舰生存能力的设计。

“正在加紧施工。依照陛下‘分区独立’之策,船底已被分割为十二个互不相通的隔舱,即便一两处破损进水,亦不致沉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恭敬地回答,眼中充满了对这项创举的惊叹。

刘协走近一些,能看到工匠们正在安装一种结构复杂的重型弩机。这不是传统的汉弩,而是结合了滑轮组和棘轮结构的“轮转弩”,虽然射速依旧无法与现代机枪相比,但通过预装填和快速上弦机构,其持续火力投射能力远超同时代任何弓弩。

“陛下所授‘雷火箭’,工坊已试制成功。”另一名负责火器的匠师低声道。所谓雷火箭,是在特制的大型弩箭箭镞后加装了密封的小型火药包和引信,射中目标后,延迟引信点燃火药,产生爆炸或剧烈燃烧。这是对现有“爆破罐”的投掷方式的一种补充,提供了更远的攻击距离和一定的破甲能力。

“很好。”刘协抚摸着冰冷的弩身,“但要记住,此物惧潮,储存、运输、使用皆需格外小心。每艘‘镇海艨’需配备专门的‘雷火舱’,严格按条例管理。”

“臣等明白!”

看着这艘凝聚了超越时代智慧的战争巨兽,刘协心中稍安。

“二号舰何时能下水?”他问道。

“回陛下,木料已备齐,工匠有了经验,预计三个月内可完成主体。”

“加快进度,但质量不可有丝毫马虎。另外,水手和弩手、‘雷火’操作手的训练必须同步进行,船成之日,我要立刻看到它能形成战力!”

“遵旨!”

离开洞庭湖船坞,刘协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沙城外的军工区。这里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高炉日夜喷吐着烟焰,经过初步“标准化”流程打造的刀枪甲胄、弩机零件,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送入库房或直接发往各地军营。在远离核心区的一处山谷内,是戒备更为森严的“惊雷坊”,这里是火药和早期火器研发、生产的基地。

刘协在负责此地的几位绝对心腹工匠陪同下,视察了最新的进展。

“陛下,根据您提供的‘颗粒化’思路,我们将‘惊雷粉’(火药)进行了湿法压制、破碎、筛选,其燃烧稳定性和威力果然提升显着,受潮问题也有所改善。”一名脸上带着灼烧痕迹,但眼神狂热的工匠汇报道。

刘协看着那些大小相对均匀的黑色颗粒,点了点头。简单的颗粒化火药,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一步。

“此外,‘爆破罐’的壳体我们尝试了陶制、铁制,发现薄壁铸铁罐效果最佳,破片更多,杀伤力更强。引信也按陛下所示,改进了空心的‘信管’,燃烧时间更稳定。”

刘协拿起一个约莫拳头大小、表面预刻了裂纹以控制破片大小的铸铁罐,掂量了一下。“量产如何?库存多少?”

“目前月产‘雷火’原料约五百斤,成品‘爆破罐’千枚,‘雷火箭’三千支。若全力生产,还可提升三成。”

这个数量,对于一场大规模战役而言,依旧显得捉襟见肘。火药的原料获取、提纯,以及火器的生产,都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手工业水平,无法像现代工业那样爆发。

“优先保障‘镇海艨’和守城部队的配备。继续改进工艺,提升效率,但安全第一!”刘协叮嘱道。他可不想在自己手里提前上演“王恭厂大爆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交州龙编。

诸葛亮的工作重心已完全从军事征服转向治理与整合。他颁布的《交州新律》,剔除了许多士燮时代的苛捐杂税,明确了土地政策和商业税则,并大力推广荆南带来的改良稻种和农具。交州气候湿热,土地肥沃,一旦政策得宜,恢复和发展速度极快。

更重要的是兵源。诸葛亮利用平定交州的威望,以及刘协“王师”的正统名分,在交州各地设立了“募兵点”,并非强行征召,而是以“待遇优厚、军功授田、家人减免赋税”为条件,招募自愿从军者。此举效果显着,短短数月,便招募了八千余身体强健、熟悉南方水土的新兵。

这些新兵被集中在郁林郡的一处新建大营,由赵云派遣的基层军官和诸葛亮亲自选拔的将领进行严格训练。训练科目不仅包括队列、格斗、弓弩,还有文化课——学习简单的汉字,明白“为何而战”,为汉室,为天子,也为自己的田地和家人的好日子。同时,他们也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应对未来可能在不同地形下的作战。

诸葛亮甚至亲自设计了针对交州山林河网地形的战术操典,强调小股部队的配合、侦察、伏击与反伏击。他深知,未来与曹操或孙权的战争,未必都在平原大江之上。

江夏方面,由刘备、刘琦统领的两万水陆军也未敢松懈。吕蒙虽然后撤,但江东水军的威胁依旧存在。刘备利用刘协拨付的资源,加紧修缮、加固城防,并在诸葛亮派来的工匠指导下,在关键水寨设置了配重投石机,用于投射“燃烧罐”。水军则主要进行防守演练,熟悉利用岸防火力、水寨工事迟滞、消耗敌方大型舰队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