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舆情反转:方媛的多肉与热搜

“它活下来了。”方媛轻声说,“就像你说的,只要根系扎实,就能活下去。”

陈默望着她将花盆轻轻放回原位,正对着摄像头常拍的角度。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叶片上,映出清晰的轮廓。

“下午三点。”方媛回到控制台前,“我们将发布一组短视频:学生写的信、校舍翻修前后对比、还有您签字时不让人拍照的细节。”

“不要渲染悲情。”陈默提醒,“也不要替我流泪。”

“明白。”方媛点头,“只说事实。真实最有力量。”

她调出剪辑预览:第一个镜头是布满铅笔字迹的作业本,上面写着“谢谢陈叔叔,我的教室不漏雨了”;第二个是老教师颤抖的手,指着新装的电灯开关;第三个是施工铭牌上的日期与项目编号,与陈氏集团官网公告完全一致。

“所有信息都可验证。”方媛说,“我们甚至公开了捐赠流程的审批记录截图——匿名处理过,但关键节点清晰可见。”

陈默看着舆情墙上的数据变化。负面标签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而“真实可信行动派”等词开始进入热词前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的本质,不是争辩对错,而是争夺认知主权。

谁能让公众相信自己看见的是真相,谁就掌握话语权。

而真相,从来不怕被放大。

“赵宇那边有反应吗?”他问。

“他们的水军指挥节点刚刚切换了三次IP。”方媛调出攻击源追踪图,“明显在规避我们的识别模型。但他们忘了——越是急于掩盖,越会暴露行为模式。”

她放大一组数据流:某核心账号在十分钟内连续发布十七条“作秀”评论,语气从讥讽转为焦躁,最后一条甚至出现错别字。

“情绪失控了。”她冷笑,“机器不会慌,人才会。”

陈默盯着那条错别字评论,忽然开口:“把这个账号的所有互动记录挖出来,尤其是私域转发。”

“您怀疑他们在内部协调?”方媛一怔。

“水军背后总有指挥链。”陈默道,“只要有人发号施令,就会留下痕迹。”

方媛立刻执行指令。几秒后,一张关系图谱在屏幕上展开:该账号与三个境外社交媒体运营组存在高频互动,而其中一个组的管理邮箱,曾出现在周海涛公司对外合作名录中。

“果然。”方媛低声,“他们还没死心。”

“那就让他们继续演。”陈默声音平静,“等到他们把自己逼进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