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的母亲也来了,看着儿子与员工家属亲切交流,眼中满是骄傲:“柱子真的长大了,懂得疼人了。”
然而,外部挑战从未停止。就在匠人村内部改革之际,环球工艺集团发动了新一轮攻势。这次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直接攻击,而是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首先是一系列“山寨”产品出现在市场。这些产品模仿匠人村的设计,但用料低劣,价格低廉,严重影响了匠人村的品牌形象。
接着,网络上出现大量“比较测评”,看似客观地对比匠人村产品与山寨产品,结论却是“性价比不高”。
最棘手的是,一些国际客户收到匿名邮件,声称匠人村使用有毒材料,对人体有害。虽然经过检测证明纯属诬陷,但已经造成了信任危机。
“必须反击!”二狗愤慨地说,“否则市场就被他们蚕食完了!”
铁柱却出奇地冷静:“以牙还牙只会降低自己的格调。我们要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说话。”
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公开所有产品的材料来源和制作流程,甚至包括成本构成。
“我们要让消费者明白,为什么匠人村的产品值这个价。”铁柱解释,“不是简单比较价格,而是比较价值。”
同时,匠人村推出了“用户体验计划”:邀请消费者参观制作过程,亲自参与部分工序,理解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价值。
计划大获成功。许多消费者在亲身体验后,成了匠人村的忠实拥趸。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经历,自发为匠人村正名。
一位参与体验的白领在微博上写道:“曾经觉得匠人村的产品贵,亲手尝试后才知道,每一件都是心血结晶。这不是商品,是艺术品。”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曾经购买山寨产品的消费者在比较后,转而成为匠人村的客户。“宁愿多花点钱买真品,也不买廉价的仿冒品。”一位客户在留言中说。
市场危机化解了,但铁柱没有松懈。他深知,真正的竞争力在于持续创新。
在创新工场,他看到了令人振奋的景象:年轻设计师们自发组成了多个创新小组,探索传统工艺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
陈越带领的小组尝试将传统漆艺与3D打印结合,开发出了既能批量生产又保持手工质感的新工艺;另一个小组研究智能织物,将刺绣与可穿戴设备结合,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最让铁柱感兴趣的是一个名为“传统工艺数字化”的项目。年轻工程师们用3D扫描技术记录老匠人的技法,建立数字档案,甚至开发了VR教学系统。
“这样即使老师傅退休了,他们的技艺也能永久保存和传承。”项目负责人兴奋地演示,“学员可以通过VR设备,仿佛亲临其境般学习。”
铁柱立即决定加大对这个项目的投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发展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平静:王师傅病重住院。
铁柱立即赶往医院。病床上的王师傅消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清澈。
“柱子,你来了。”老人虚弱地微笑,“我没事,就是老了。”
铁柱握住老师傅粗糙的手:“您一定要好好休息,匠人村需要您。”
王师傅摇头:“匠人村需要的是年轻人。我这一辈子,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手艺有了传人。”
他从枕边拿出一个木盒:“这是我毕生所学整理成的心得,留给学院。还有...”他顿了顿,“我推荐陈越接我的班。这孩子有天分,更有匠心。”
铁柱眼眶发热:“您放心,我会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