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研究所联合实验室内,气氛因第十批次试验的意外失败而显得有些沉闷。之前原理验证成功的喜悦被冲刷大半,取而代之的是面对未知技术难题的凝重。
李哲和严教授带领的故障分析小组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他们调取了实验全过程的所有监控数据、设备运行日志、环境参数记录,甚至将报废的样品进行了高倍电镜扫描和成分深度分析。
“所有明面上的参数都核对过了,没有发现明显偏离设定值的情况。”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揉着发红的眼睛,声音带着疲惫和困惑。
严教授盯着屏幕上复杂的工艺流程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问题可能不在宏观参数上。放大试验和之前的小样制备,虽然核心原理一致,但反应腔体的尺度、气流场、温度场的均匀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许存在某个我们尚未建模的微观效应,在尺度放大后成为了主导因素。”
李哲抱臂站在一旁,眉头拧成了疙瘩:“妈的,最怕的就是这种‘幽灵变量’,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让你功亏一篑!” 他性格直率,遇到技术瓶颈时更容易显得焦躁。
铁柱一直留在实验室,没有打扰他们的工作,只是默默地让人送来了夜宵和提神的饮料。他深知,这个时候,领导者的镇定和信任比任何指手画脚都重要。
看到团队陷入僵局,铁柱走上前,拿起一份打印出来的、密密麻麻的数据报表,他看不太懂那些专业符号,但他的目光落在了环境监控数据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李工,严教授,”铁柱指着那一行数据,“我看不懂别的,但这个……‘背景环境次声波振动频率及振幅’,这次试验和之前成功的几次,好像有点细微差别?这个因素,通常会影响沉积过程吗?”
李哲和严教授同时一愣,立刻凑过来看。
“背景次声波?”李哲挠了挠头,“这个监控项一直有,但振幅都在设备允许的公差范围内,以前从来没出过问题,所以我们分析时下意识忽略了。”
严教授却像是被点醒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等等!铁柱总提醒得对!我们可能陷入了思维定式!之前的小样设备体积小,结构紧凑,自身刚度大,对微弱的背景振动不敏感。但这次的中试放大设备,体积庞大,结构更复杂,某些特定频率的、微弱的次声波振动,可能会与设备本身产生共振,或者干扰到离子束流的绝对稳定性!”
这个猜想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扇窗!
“快!调取研究所园区最近的环境监控记录,特别是附近有没有新的施工、大型车辆通行,或者地下管线作业!”严教授立刻下令。
同时,李哲带着人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在下一次试验中,增加高精度的振动传感器阵列,实时监测设备关键部位的微振动!另外,尝试在设备基座增加主动减震系统,看看效果!”
方向一旦明确,团队的行动力瞬间爆发。疲惫和沮丧被新的希望驱散,实验室再次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身影。
铁柱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团队,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不懂深奥的技术,但他懂得观察,懂得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更懂得信任和激发团队的潜能。
就在这时,老刀那边传来了关于墨文钧和此次技术挫折的初步调查结果。
“柱哥,查清楚了。”老刀的声音透过加密电话传来,带着冷意,“墨文钧背后的资本网络,确实与瑞士庄园高度关联。另外,我们追踪到,在第十批次试验进行前后,研究所园区西侧约一点五公里处,有一段市政地下光缆在进行非紧急的‘维护作业’,使用了大型的液压破碎镐。作业时间,与我们试验关键的沉积阶段高度重合。”
铁柱眼神一凝:“是巧合吗?”
“过于巧合了。”老刀语气肯定,“我们深入查了那家施工公司,注册没多久,背景复杂,资金来源不明。而且,作业指令并非来自市政常规计划。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人为制造的‘意外’。”
果然!“收藏家”的“C计划”开始了!利用对物理环境的精准了解和操控,制造看似自然的干扰,阻碍研发进程!这种手段,比收买内鬼更隐蔽,更难以追责!
“能阻止他们下次再搞这种小动作吗?”铁柱问。
“已经安排了。研究所周边关键节点的物理环境监控已经升级,并且与相关部门打了招呼,类似未经严格审批的作业会被重点关注。另外,实验室本身也正在加装更高级别的综合电磁屏蔽和主动振动控制系统,预计三天内完成。”老刀办事,滴水不漏。
“干得好!”铁柱心中一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只要提前布防,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他挂断电话,眼神冰冷。对手的卑鄙和无孔不入,让他更加警惕,但也更加坚定了必须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决心。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无惧任何魑魅魍魉的伎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天后,实验室升级改造完成,主动减震系统安装到位,周边环境监控也已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