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暗影潜入,特高课的獠牙

山谷中的灯火大部分已熄灭,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磁能反应堆低沉的嗡鸣,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临时安置区里,鼾声此起彼伏,疲惫的流民们早已沉入梦乡。

角落的一个通铺上,“张海”却悄然睁开了眼睛。镜片后的眼神,在黑暗中锐利如鹰,哪里还有半分白天的文弱与悲悯。“张海”侧耳倾听片刻,确认旁边的“侄子”张水生呼吸平稳(伪装睡眠),便如同最灵巧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滑下通铺,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张海”白天已利用“熟悉环境”和“主动帮忙”的由头,大致摸清了安置区的位置和通往基地核心区域的几条主要路径。此刻,“张海”借着稀疏星光的微芒,避开偶尔走过的巡逻队(他早已摸清其大致路线和间隔),如同融入夜色的阴影,在简陋的屋舍和堆积的杂物间快速穿行。

“张海”的目标很明确:基地的核心防御设施和能源中心!

白天,“张海”借着去“后勤处”帮忙整理登记名册的机会,已经远远观察过那两座高耸的、散发着令人心悸气息的磁暴线圈。但距离太远,细节不清。“张海”需要更近的距离,更精确的位置信息!

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特工的本能,“张海”顺利潜行到距离山口防御阵地约两百米外的一处土坡后。这里视野开阔,能清晰地看到那两座在月光下泛着冷硬金属光泽的磁暴线圈塔身,以及它们粗大的基座和连接反应堆的粗壮电缆走向。“张海”迅速从长衫内袋掏出一个比火柴盒略大的、包裹着黑色胶皮的微型照相机(特高课最新装备),调整好焦距和光圈,对着磁暴线圈及其周围的地形、工事,无声地按下了快门。轻微的“咔嚓”声被淹没在夜风中。

紧接着,“张海”如同鬼魅般转移,避开一队刚刚走过的巡逻兵,绕到靠近基地核心区的另一侧。双磁能反应堆那低沉的嗡鸣声如同指路的灯塔。“张海”藏身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再次举起微型相机,对着反应堆建筑的外形、通风口位置、连接电网的主电缆方向,进行多角度拍摄。“张海”甚至冒险靠近到距离反应堆外围铁丝网不足五十米的地方,拍下了电网的布局和警戒哨的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完成核心目标的拍摄后,“张海”并未立刻返回。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特高课资深间谍,“菊刀”小组成员(代号“师匠”),“张海”深知情报的多样性价值。他开始在基地外围相对安全的区域游荡,用微型相机记录下新建的盟军精炼厂的轮廓(虽然他不认识,但直觉很重要)、简易靶场的位置、粮仓和武器库的大致方位、甚至巡逻队的交接时间和路线…如同贪婪的鬣狗,收集着一切可能对帝国军队有价值的信息。

“侄子”张水生(代号“影丸”),一个被精心训练的少年特工,则忠实地履行着观察哨的职责。他利用自己“怯懦少年”的伪装,白天在安置区附近“闲逛”,实则默默记下基地的人员流动、守卫换班规律、以及那位神秘的“顾长官”偶尔出现的方位。他那双看似无措的手,在无人注意时,会不自觉地摩挲着虎口和食指内侧——那里有着长期高强度射击训练留下的、难以完全消除的薄茧。夜间,他则负责在安置区入口附近“守夜”,为“张海”的潜出和返回提供掩护和预警。

一连数日,夜深人静之时,“张海”都在进行着这种隐秘而高效的测绘。他将拍摄的胶卷小心地藏在特制的空心鞋跟里。传递情报的方式也极其隐蔽:利用清晨“散步”或“寻找柴火”的机会,将裹着情报的微型防水胶卷,塞进山谷外围一处极其隐蔽、由三块特定形状岩石形成的天然石缝深处。自然会有“信鸽”(可能是伪装成货郎或猎户的同伙)定期取走。

他们如同两条狡猾的毒蛇,悄然潜伏在基地温暖的巢穴之中,吐着信子,收集着致命的毒液。基地蓬勃发展的表象下,致命的危机已然降临。

指挥中心内,伏羲如同永不疲倦的守护者,持续运行着庞大的数据流。日常的扫描监控不仅仅是针对外部威胁,也覆盖着基地内部关键区域和人员活动(基于安全协议授权)。

“指挥官,日常行为模式分析报告生成。”伏羲的电子音在顾长清处理文件时响起,“发现异常个体:新登记人员‘张海’(ID:0478)及其关联人员‘张水生’(ID: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