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神兵天降,敌后开花

“云巢”空指部的信号灯在太行山深邃的夜空中如同孤星闪烁。塔台指挥室内,气氛紧张而专注。巨大的战术地图上,一个被红圈标注的日军据点格外醒目——龟田中队重建的物资中转站,代号“刺猬”。

这个中转站位置刁钻,位于两座陡峭山峰夹峙的山谷深处,远离主要交通线。正因为其偏远和相对隐蔽(日军认为不易被游击队大规模袭击),才被选为重建桑掌损失后、连接正太线支脉的一个秘密燃油和弹药囤积点。守备力量仅有一个不满编的小队(约30名日军)和少量伪军,依托几座加固的仓库和一座木制了望塔防守,外围布设了铁丝网和少量地雷。

“情报确认,‘刺猬’站内目前储存有约50桶航空燃油和大量轻武器弹药,守备松懈,夜间仅双岗哨。” 伏羲的电子音汇报着由“启明星”渠道传来的最新信息。

“好!” 顾长清眼中寒光一闪,“‘夜莺一号’的首战目标,就是它!让鬼子尝尝,什么叫从天而降的铁拳!”

作战方案迅速敲定:渗透方式: “夜莺一号”搭载“闪电”班精锐6人,利用夜色掩护,超低空(树梢高度)飞行,借助太行山复杂地形规避日军可能的简陋雷达探测(情报显示附近可能有移动雷达车),直插目标区域。

突击队: 王大山亲自带队,成员包括:

爆破专家:张石头(携带塑性炸药、定时/遥控引爆装置)

突击手:赵铁柱(波波沙冲锋枪)、李二狗(霰弹枪)

精确射手(狙击手):GI-G2(编号002,装备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经鲍里斯基础训练)

通讯/支援:一名携带电台和额外弹药的战士

接敌: 在距离中转站约3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降落点(LZ)着陆。“闪电”班徒步渗透接敌。

任务:

无声清除外围哨兵。

潜入站内,在主要燃油储罐、弹药仓库、以及指挥所(仓库改建)安置高威力炸药。

GI-G2占据制高点,提供远程狙击掩护,重点压制了望塔和可能的机枪火力点。

完成爆破后,迅速撤回LZ。

撤离: “夜莺一号”在LZ待命,接到信号后立即起飞接应。时间窗口:从落地到撤离,不超过45分钟!

夜,深沉如墨。山风呼啸。“夜莺一号”静静地停在“云巢”停机坪上,旋翼已经展开。机舱内,“闪电”班的六名战士全副武装,脸上涂着伪装油彩,眼神锐利如鹰。王大山最后一次检查队员装备和炸药引信。主驾驶GI-G1和副驾驶王大山(临时兼任机工长,负责观察地形和通讯)已经就位。

“登机完毕!准备就绪!” 王大山的声音透过机内通讯传来。

“批准起飞!按预定航线,保持无线电静默!祝你们首战告捷!” 顾长清的命令从塔台传来,带着沉甸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