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新的征程

建安港旌旗招展,远征舰队整装待发。五艘战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艘配备船员二百,士兵一百,另有各类专业人才。

曹植亲自到码头送行。他将一面绣着“通四海”的锦旗授予周循:

“绍熙,此去万里,不仅要扬我国威,更要虚心学习。若遇强敌,不可轻战;若遇弱邦,不可欺凌。记住,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唐汉的颜面。”

他又对郑和说:“海上风涛险恶,务必谨慎。早去早回。”

辰时三刻,顺风起航。

舰队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驶出港湾,白帆渐渐融入海天之际。码头上,有人欢呼,有人祈祷,还有人默默垂泪——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归来。

曹植在望海楼一直站到日落,直到最后一叶帆影消失在地平线。

接下来的日子,等待成了最煎熬的事情。

王府专门设立了“东海司”,负责与远征舰队保持联系。通过在沿海各据点建立的信鸽网络,舰队每十天可以传回一次消息。

第一个月,消息正常:舰队顺利绕过好望角,进入东海。

第二个月,消息令人振奋:发现数个岛屿,居民友好,换得大量新奇物产。

第三个月,消息开始异常:遭遇特大风暴,损失一艘补给船。

第四个月,消息中断了。

整个夏天,再没有一只信鸽飞回。

朝中开始出现非议。有人认为舰队已经遇难,有人怀疑周循叛逃,更有人主张立即组建第二支舰队前往搜寻。

曹植力排众议:“绍熙非轻诺之人,郑和乃航海奇才。再等等。”

等待期间,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下令在好望角建立永久中转站,派驻军队和工匠。无论远征舰队能否归来,这条航道必须保持畅通。

天启二十二年,九月九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几乎所有人都已放弃希望时,望海楼上的哨兵突然发出惊呼:

“船!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