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国际邀约与他的节奏模仿

欧洲“古典音韵学会”的合作邀请函,带着一股矜持而疏离的气息,被摆在了“数字乐府”项目组的会议桌上。函件措辞优雅,表达了对我方“活态数据库”理念的“浓厚兴趣”,并提议进行一次“非正式的技术与艺术交流”,地点定在瑞士。然而,附带的初步议程草案,却隐隐透露出一种审视与质疑的基调,多个环节设置更像是学术答辩,而非平等合作。

“对方指定的几位核心交流学者,都与伊莎贝拉女伯爵过往甚密。”陈明在一旁低声补充,点明了这层未言明的关系。

项目组几位年轻成员面露愤慨,觉得对方诚意不足,姿态过高。

林清音安静地听完汇报,拿起那份议程草案,纤细的指尖在几个关键条目上轻轻划过,沉吟片刻,抬起头时,脸上已是一片从容的浅笑:“既然对方想‘交流’,那我们就好好交流。不过,交流的舞台和规则,不能只由他们来定。”

她看向江以辰,眼神清亮,带着征询,更带着自信:“学长,我觉得,我们可以接受邀请,但回复时附上我们修改后的议程。增加一个环节——在交流的最后,由我方进行一场小型的、开放性的‘融合音乐现场展示’,不设限,不命题,就用他们的场地,我们的理念,即兴演绎。同时,邀请几家与‘音核’有合作的国际主流音乐媒体到场。”

她顿了顿,语气温和却锋芒内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与其在会议桌上陷入无休止的理念之争,不如让音乐本身说话。也让更多人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充满生命力的融合。”

江以辰看着她,眼底掠过一丝激赏。他的旋律,总是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最直接、最有效的破局之道。用实力碾压一切虚与委蛇,这很符合他的风格。

“准了。”他言简意赅,直接拍板,“按清音说的方案回复。媒体资源让陈明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