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音心”项目的双路径模型虽然获得了学术上的认可,但真正落实到跨学科、跨时区的团队协作时,各种现实难题才纷至沓来。神经科学、心理学、音乐学、计算机科学……每个领域的专家都有自己习惯的术语体系、工作节奏和沟通方式。林清音作为核心协调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搭建沟通桥梁和消除误解上。
这天凌晨三点,林清音的书房依然亮着灯。她刚结束与北美团队关于“生理指标采集标准化”的马拉松式视频会议,嗓子有些沙哑,太阳穴突突直跳。不同时区带来的协调困难,加上学科壁垒造成的反复解释,让她身心俱疲。
她揉着额角,正准备关掉电脑,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江以辰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蜂蜜水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沐浴后的清爽气息。
“还在熬?”他将杯子放在她手边,目光落在她疲惫的脸上,眉头微蹙。
“嗯,查尔斯那边对电极的型号有异议,坚持要用他们实验室定制的那款,但成本和时间都……”林清音接过水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稍微驱散了些许疲惫。她习惯性地向他倾诉工作中的烦恼,并非寻求解决方案,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江以辰倚在桌边,安静地听她说完,没有立刻给出商业场上那套快准狠的建议,只是伸手,用指腹极轻地揉了揉她的太阳穴。他的动作带着一丝生疏的笨拙,却异常温柔。
“沟通的问题,有时候需要一点‘催化剂’。”他等她喝完水,才缓缓开口,“让陈明以项目组的名义,预订下周在新加坡召开一次为期三天的线下集中研讨会。所有核心成员,机票住宿全包。面对面的交流,比一百个视频会议都管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费用从‘辰光未来基金’的学术交流专项里出。”
林清音愣了一下。线下集中研讨确实是打破僵局的好方法,但涉及全球各地的学者,费用不菲,组织起来也极其繁琐。
“这……会不会太兴师动众了?”她有些犹豫。
“效率至上。”江以辰语气淡然,“让这群最聪明的大脑在同一个房间里碰撞三天,比你们隔着屏幕磨合三个月都强。这事让陈明去办,你只需要确定议程和参会名单。”
他总是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最核心的矛盾。林清音心中一动,那股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滞涩感仿佛瞬间找到了疏通的方向。她仰头看着他,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心中满是依赖与感激。
“学长,”她轻声唤他,带着些许撒娇的意味,“这里(指脑袋)好像又可以了。”
江以辰低头,对上她亮晶晶的眼睛,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俯身在她唇上轻啄一下:“那就早点休息。江太太的脑细胞很珍贵,不能浪费在无休止的扯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