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山间的静默与面汤的热气

山上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松柏特有的清苦香气。到处都是苍翠的柏树和松树,挺拔而沉默,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脚下的山路覆盖着厚厚的、松软的松针和落叶,踩上去悄无声息。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从密林深处传来,非但没打破寂静,反而更衬出这山林的幽深和宁静。

一行人默默地走着,很少有人说话。先前在纪念馆里感受到的那种肃穆和震撼,似乎还在延续。嬉闹和玩笑被一种不自觉的庄重所取代。大家只是随意地走着,看着沿途的草木,听着风声鸟鸣,各自想着心事。吴普同走在后面,抬头望着被枝叶切割成碎片的蓝天,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清冽的空气直灌入肺底,带着松柏的微苦和泥土的芬芳,仿佛把积压在胸口的浊气和焦虑都洗涤了不少。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紧绷,在这份静谧和自然的包裹中,慢慢舒缓开来。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阳光变得炙热。大家顺着原路下山,回到停车处。骑了一上午车,又爬了山,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县城街道比镇上热闹许多,车铃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他们推着车,在街边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吃店。门脸不大,门口支着大锅,热气腾腾。撩开半旧的蓝色布门帘进去,里面摆着四五张油腻腻的木桌,已经坐了不少食客。

“老板,来……十三碗面条!”王小军看了看人数,大声喊道。

“好嘞!稍坐!”系着围裙的老板麻利地应着,手里的捞篱在翻滚的白汤里起伏。

大家挤挤挨挨地分两桌坐下。很快,十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了上来。粗瓷大碗里,是手工擀制的宽面,煮得恰到好处,筋道爽滑。汤头是简单的酱油底,飘着几点油花和葱花,却香气扑鼻。每碗面上还卧着一个金灿灿的煎鸡蛋。

饿极了的时候,最简单的食物便是无上的美味。谁也顾不上说话,都埋头“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店里顿时响起一片吸溜面条的声响。吴普同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送进嘴里。面条烫得他舌尖发麻,但那质朴的麦香和咸鲜的汤汁瞬间征服了味蕾。他咬了一口煎蛋,边缘焦脆,内里溏心,混合着面汤的滋味,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满足感。额头上很快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身体也从内到外暖和起来。这一碗朴素却热腾腾的面条,像一种最直接的慰藉,熨帖了空瘪的肠胃,也似乎驱散了盘踞在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

吃饱喝足,付了钱(每人摊下来不到五毛),一行人满足地推着自行车走出小吃店。正午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县城的街道上,有些刺眼,却不再让人烦躁。

回程的路,似乎比来时轻快了许多。肚子里有了食,身上出了汗,心情也真正松弛了下来。自行车队依旧叮叮当当,但说笑声不再像出发时那样亢奋,多了几分闲适和慵懒。大家聊着山上的见闻,聊着那碗美味的面条,甚至开始讨论考完试要去哪里疯玩,暂时将中考那沉重的包袱抛在了脑后。

吴普同蹬着车,感受着微风拂过汗湿的额头。纪念馆里那张照片上明亮的眼神,山林间寂静的松柏清香,还有刚才那碗面汤滚烫的温度,交替在他脑海里浮现。身体的疲惫感还在,但心里那股沉甸甸的、勒得他喘不过气的焦虑,却奇迹般地消散了大半。他知道,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还在前方等着他,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短暂而真实的轻松。车轮碾过路面,发出均匀的沙沙声,像一首舒缓的乐曲,伴着他和同学们,朝着家的方向,朝着那片熟悉的、等待最终审判的麦田,一路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