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热闹着,厂长带着几个工人扛着工具走过来。他们直奔一块大礁石,合力把礁石挪开,底下顿时露出一片黑压压的蛤蜊,个个都有巴掌大。“好家伙!”厂长一拍大腿,“这下发财了!”他转头对林小满说:“小满,等会儿分你几个,给孩子们炖汤喝,补补身子。”
“那敢情好,谢谢厂长。”林小满笑着道谢,又对阿泽说,“把你那个最好看的海螺给厂长家小柱子送去,知道吗?”阿泽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个花纹最漂亮的海螺,小心翼翼地用海草包好,跑着送给了不远处的小柱子。
太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爬上了天空,越升越高。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沙滩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老人们悠闲地坐在礁石的阴影里,他们的身影被阳光拉得长长的。
这些老人们动作缓慢而优雅,他们轻轻地捡起散落在沙滩上的海菜。翠绿的海菜在他们手中显得格外鲜嫩,仿佛还带着大海的气息。他们将海菜小心翼翼地堆放在篮子里,篮子里的海菜就像装满了一篮春天,绿意盎然。
老人们一边捡着海菜,一边愉快地聊着家常。他们的话题都是些家长里短,充满了生活的琐碎和温暖。
“你家那口子最近出海顺利不?”一位老人关心地问道。
“还行,昨天打了不少鱼,够换点粮食了。”另一位老人笑着回答。
“我家孙子最近不爱吃饭,愁人……”有一位老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这些简单的对话,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暖。老人们的声音在海风中飘荡,与海浪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中年妇女们则聚在一起,比赛谁捡的蛤蜊多。李嫂的竹篓已经快满了,她还在不停地往里面塞,嘴里念叨着:“我家那小子就爱吃这个,得多捡点。”旁边的王婶不服气:“你那算啥,我这海蛎子才鲜呢,晚上蒸着吃,保管你家小子流口水。”
孩子们最是快活。他们有的追逐着退潮时没来得及游走的小鱼,有的比赛谁捡的贝壳更漂亮,还有的在沙滩上挖沙子城堡,忙得不亦乐乎。阿泽和几个男孩比赛谁的海螺吹得响,“呜呜”的声音此起彼伏;宛宛则和几个小姑娘围在一起,用贝壳串项链,虽然串得歪歪扭扭,却个个都笑得像朵花。
林小满捡了一会儿海蛎子,忽然觉得有点渴,就牵着宛宛去找水喝。路过一个水洼时,看见村里的大学生小李正蹲在地上,帮一位老大娘捡海菜。老大娘的腰不好,弯不下身子,小李就把海菜一把把捋起来,放进她的篮子里。
“小李,歇会儿吧,看你累的。”林小满递给他一碗水。小李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抹了抹嘴说:“没事,大娘年纪大了,我帮把手应该的。”老大娘在一旁笑眯眯地说:“这孩子,真是好样的,比我家那小子还贴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宛宛看着小李,忽然指着他说:“妈妈,哥哥是好人。”林小满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对,小李哥哥是好人,宛宛以后也要做个好人,帮助别人,知道吗?”宛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指着不远处的沙堆:“妈妈,我要堆城堡。”
林小满把宛宛送到沙堆边,看着她和几个小姑娘一起堆沙子。阿泽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大贝壳:“妹妹,用这个当城堡的窗户。”宛宛高兴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嵌在沙堆上,嘴里喊着:“像不像?像不像?”
日头爬到头顶的时候,村长的声音又从喇叭里传出来:“乡亲们,潮水要涨了,该往回走啦!别贪多,注意安全!”
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收拾东西,准备踏上回家的路。
每个人的工具都装得满满当当,仿佛是他们辛勤劳作的见证。竹篓里的蛤蜊和海蛎子堆积如山,它们在篓子里挤作一团,时不时还会发出“啪啦啪啦”的声响,似乎在抗议被束缚的命运。布袋里的海菜和海螺则散发出一股腥甜的气息,那是大海的味道,让人闻了不禁垂涎欲滴。
还有人用绳子串起了一串螃蟹,这些螃蟹张牙舞爪,钳子在空中挥舞着,却怎么也挣脱不了绳子的束缚。那串螃蟹沉甸甸的,压得绳子都弯了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肥美。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彼此之间还会互相攀比一下自己的收获。“你看我这篓蛤蜊,又大又肥!”“我这串螃蟹可真是太壮观了!”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整个海滩都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小满,你这海螺捡得真不少。”张大姐走过来,看着林小满竹篓里的海螺,羡慕地说,“够孩子们玩一阵了。”
“你那海蛎子才好呢,又大又肥。”林小满笑着说,“晚上来我家吃饭吧,我给孩子们做香辣蟹,你带几个海蛎子过来,咱们一起尝尝。”
“那敢情好!”张大姐乐呵呵地答应着,“我让我家那口子再杀只鸡,咱们好好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