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海岛共赴落潮赶海

阿泽拉着宛宛,手里捧着一大堆贝壳,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妈妈,你看这个,能做哨子。”他拿起一个贝壳,用手指抠了抠上面的小孔,“还有这个,能画画。”他指着一个白色的贝壳,上面的花纹像幅山水画。

宛宛的小手里则攥着一只小寄居蟹,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它跑了。“妈妈,带它回家,养着。”她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行,回家找个小玻璃罐,给它安个家。”林小满笑着说,帮他们把贝壳放进布袋里。她自己的竹篓也沉甸甸的,里面装着蛤蜊、海蛎子、海螺,还有不少翠绿的海菜,散发着大海的气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人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深,有的浅,很快又被上涨的潮水轻轻抚平,仿佛什么都没留下,又仿佛把所有的快乐都藏进了海浪里。

海风吹过,带着海货的腥甜气息,还有人们的欢声笑语。远远望去,整个海岛都沉浸在一种温暖而踏实的氛围里。归航的渔船“呜呜”地鸣着笛,像是在为这丰收的一天伴奏。

回到家,林小满第一件事就是把海货分类收拾好。活的蛤蜊、海蛎子被倒进一个大盆里,加上清水养着,让它们吐吐沙子;螃蟹被单独放进一个竹篮里,挂在通风的房梁上;海菜则被摊在院子里的竹匾上,等着晒干了冬天吃。

阿泽和宛宛也没闲着。阿泽找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打磨着贝壳的边缘,想把它们做成漂亮的摆件。宛宛则找来一根彩绳,把贝壳一个个串起来,做成项链。她的小手还不太灵活,串了半天也没串好,急得小嘴撅了起来。

“妈妈,你帮我。”宛宛举着彩绳跑过来,小脸上沾着点沙子。林小满放下手里的活,耐心地教她怎么打结,怎么把贝壳串得更整齐。在妈妈的帮助下,宛宛终于串好了一条项链,她高兴地戴在脖子上,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向阿泽炫耀:“哥哥,你看我的项链好看吗?”

阿泽正拿着那个最大的海螺使劲吹,闻言抬头看了一眼,不屑地说:“没我的海螺好看。”说着,又吹了一声,“呜呜”的声音比之前响亮多了。

林小满看着他们,心里暖洋洋的。她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先把螃蟹洗干净,放进锅里蒸着;又把海蛎子撬开,和鸡蛋一起搅拌,准备做个海蛎子蒸蛋;院子里张大姐送来的鸡已经杀好了,她剁成块,放进锅里炖着,又扔了几块姜去腥。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飘起了饭菜的香味。螃蟹的鲜香、海蛎子的清甜、鸡汤的浓郁,混在一起,勾得人直流口水。阿泽和宛宛闻着香味,都跑到厨房门口,踮着脚往锅里看。

“妈妈,什么时候能吃饭呀?”宛宛拉着林小满的衣角,小鼻子使劲嗅着。“快了,再等一会儿。”林小满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去把桌子摆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泽和宛宛赶紧跑去摆桌子。他们把小板凳摆得整整齐齐,又拿出碗筷,虽然摆得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张大姐和她的儿子小柱子也来了,小柱子手里拿着个弹弓,一进门就喊:“阿泽,咱们等会儿比赛打鸟!”

“好啊!”阿泽立刻响应,把海螺往兜里一塞,就拉着小柱子往外跑。林小满赶紧喊住他们:“先吃饭,吃完了再玩!”

晚饭的时候,院子里挂起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也照亮了桌上丰盛的饭菜。蒸螃蟹红彤彤的,海蛎子蒸蛋黄澄澄的,鸡汤冒着热气,还有一盘翠绿的海菜,看着就让人有胃口。

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抢着吃螃蟹腿。阿泽吃得最快,嘴里塞满了肉,还不忘给宛宛剥一个。宛宛小口小口地吃着,小脸上沾着点蟹黄,像只小花猫。大人们则喝着自家酿的米酒,聊着白天赶海的趣事。

“我今天挖了个最大的蛤蜊,比拳头还大!”厂长比划着,引得大家一阵笑。“你那算啥,我看见一只章鱼,足有胳膊长,可惜让它跑了。”老李说,脸上满是遗憾。“下次咱们早点去,准能抓住它。”村长笑着说,给大家都满上酒。

阿泽忽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海螺,举起来使劲一吹。“呜呜”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吓得院子里的鸡“咯咯”叫着跑开了。宛宛也跟着拍手,嘴里喊着:“哥哥,再吹一个!”

海螺声、笑声、海浪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仿佛是大自然在秋夜的海岛上演奏的一场交响乐。林小满静静地站在那里,聆听着这美妙的声音,感受着海风的吹拂和海浪的拍打。

她的目光落在了远处的沙滩上,那里有一群人正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小满不禁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嘴角也微微上扬。她端起手中的碗,轻轻抿了一口米酒。那酒的味道有些辣,但在喉咙处却又透出一股淡淡的甜味,就像这海岛的日子一样,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各种滋味。

这口酒下肚,林小满感到一股温暖从胃里蔓延开来,一直传遍全身。她放下碗,深吸一口气,让那带着海洋气息的空气充盈在自己的肺腑之间。这一刻,她觉得自己与这片海岛融为一体,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里的生活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和美好,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