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军压境

第九日清晨,了望塔上的哨兵突然发出一声急促的呼喊:“来了!好多人!黑压压的一片!”

这声呼喊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让整个铁石山绷紧了神经。赵罗、赵虎等人立刻登上最高的了望塔,朝着东方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了漫天尘土,尘土中,无数旗帜隐约可见,红的、黄的,在晨光下猎猎作响,旗帜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

不是周千总那千人散乱的队形,这支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阵,步伐沉稳,甲胄在阳光下反射出成片的寒光,连马蹄声、脚步声都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齐整。那是真正的精锐,是朝廷从边军和各省卫所抽调的强军。

“这就是……万人大军?”赵虎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打过仗,见过流寇,也见过州卫营,却从未见过如此气势的军队——那不是人数的堆砌,是严明的纪律和常年征战磨砺出的肃杀之气。

赵罗没有说话,只是眉头紧锁。他数着远处的旗帜,估算着队伍的宽度和深度,心里快速盘算着——至少一万二千人,比情报里说的还多。而且,队伍后面跟着长长的辎重队,大车一辆接一辆,上面盖着帆布,不用想也知道,里面装的是攻城器械和粮草。

大军行进得很快,却不慌乱。到了铁石山外十里处,他们停下了脚步。按照严格的队列,开始扎营。

士兵们熟练地砍伐树木,搭建营帐,一座座帐篷很快连成一片,像白色的海洋,将铁石山团团围住;工兵们则开始挖掘壕沟,壕沟又深又宽,环绕着营地,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几座高达数丈的哨塔也迅速立了起来,哨兵站在塔上,用望远镜(赵罗知道那是朝廷工匠造的千里镜)朝着铁石山方向眺望。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丝毫混乱,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这不是来“剿匪”,是来进行一场周密的攻坚战。

营寨扎稳后,中军大帐前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将旗,上面绣着一个“李”字。

“是李崇山。”赵诚低声道,他之前从沂州府打探到,这次大军的主帅是参将李崇山,边军出身,据说曾跟着熊廷弼在辽东打过仗,以沉稳狠辣着称。

午后,一支小队从官军大营里出来,朝着山口走来。为首的是个穿着蓝色袍服的官员,没带兵刃,只带着两个随从,举着一面“劝降”的白旗。

“他们派人来了。”赵虎冷哼一声,“肯定是来劝降的。”

赵罗点头:“让他们进来。听听他说什么。”

劝降的官员被带到核心山洞前,见赵罗穿着精钢甲,身边战兵环伺,眼神却很平静,没有丝毫慌乱,心里暗暗惊讶——传闻这“匪首”赵罗是个后生,没想到竟有如此气度。

“赵头领,”官员拱了拱手,开门见山,“在下是山东布政使司的从事,奉李参将之命而来。李将军说了,铁石山虽屡抗官军,但念及诸位多是被逼无奈的良民,只要赵头领肯率众投降,交出兵器,李将军可向朝廷上奏,‘只诛首恶,胁从不问’——也就是说,只要绑了赵头领你,其他人都可免罪,甚至能分得土地,回归民籍。”

这话说得很“客气”,却透着赤裸裸的威胁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