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狼烟四起

铁石山的山口了望塔上,哨兵赵栓柱正眯着眼向北眺望。昨日那场小规模接战的余温还未散去,山寨里的士气正高,可他此刻的脸色,却凝重得像块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灰蒙蒙的“洪流”,正朝着山口缓慢移动,那不是清军的骑兵,而是数不清的难民。

“快!快报府主!有大批难民过来了!” 赵栓柱扯着嗓子朝山下喊,手里的旗帜快速挥舞,打出“有大量非战斗人员靠近”的信号。

半个时辰后,山口外的空地上,已经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脸上沾着尘土和血污,老人拄着拐杖,孩子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不少人身上带着伤口,走路一瘸一拐,眼神里满是恐惧和疲惫。这不是之前那种几十人、上百人的小股难民,而是足足有上千人之多,像一群被洪水冲散的蚂蚁,漫无目的地朝着铁石山涌来。

“让我们进去吧!求求你们了!” 一个衣衫破烂的中年汉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守山口的战兵连连磕头,“鞑子杀过来了!我们村子反抗剃发,被他们屠了!男人全杀了,女人被掳走,就剩我们这些跑得快的……”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在难民中激起千层浪。一个老妇人抱着死去的孙子,哭得撕心裂肺:“我的孙儿啊!就因为他不肯剃头发,被鞑子一刀砍了……房子烧了,粮食抢了,我们要是再找不到活路,就得饿死、冻死啊!”

还有个年轻的铁匠,手臂上缠着染血的破布,声音沙哑:“我是从张家庄逃出来的,鞑子来了就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村里的人不答应,他们就架起火炮轰村,然后冲进去杀人,尸体堆得像小山,井水都被染红了……”

这些从难民口中断断续续传来的惨状,像一把把刀子,扎在守山口的战兵和闻讯赶来的赵罗心上。“剃发易服”“屠村”,这些只在传闻里听过的词汇,此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变得无比真实、无比残酷。

赵罗站在山口的高台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难民,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后,民政司的陈秀才和农政司的赵伯公脸色也很难看,快步走到他身边。

“府主,不能再收了!” 赵伯公压低声音,语气焦急,“现在山上已经有两千多人,再收这一千多,粮食撑不了一个月!住处也不够,总不能让他们都睡在露天地里!”

陈秀才也叹了口气:“难民里还有不少伤员,医馆的药材本来就紧张,根本顾不过来。而且人多眼杂,要是混进清军的细作,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说的都是实情。铁石山的粮食虽有结余,可那是按两千人两年的量储备的,一下多了一千多张嘴,缺口瞬间就大了;山坳里的住房本就紧张,新的木屋还在建造,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更别说医疗、卫生这些后续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