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致远是个技术出身的实干家,一旦认准目标,行动快得惊人。
与林万骁那次阳台深谈后不到一周,德宁世纪一支由副总带队、囊括了技术、法务、财务精英的考察团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青桥镇。
没有通知县招商局,没有惊动任何媒体。两辆黑色商务车直接开进了镇政府大院。
林万骁早已接到宁致远的私人电话,安排妥当。考察行程紧凑至极:看规划中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地块,勘测地质水文条件;访镇供电所,核实电网负荷及未来抽水蓄能电站的接入方案;甚至私下约谈了几位本地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探讨未来人才订单培养的可能。
陆蔓提前得到了指示,便衣干警混入人群,确保考察团的行踪绝对保密,不受任何干扰。陈亮则准备好了所有关于土地、政策、劳动力的基础资料,厚厚几大册,数据详实,条理清晰。
整个过程,专业、高效、直奔主题。德宁的人显然对青桥镇的基础条件和政府的务实作风感到意外,尤其是那个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几乎是直击命门,让他们原本准备拿来压价的“能源保障不足”的借口胎死腹中。
考察结束的当晚,谈判直接在镇政府小会议室拉开序幕。没有寒暄,没有废话。
德宁的副总姓钱,是个精明的商场老手,他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林镇长,贵镇的诚意和条件,宁董和我们都很认可。我们就直说了,德宁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额五十亿,需要工业用地三百亩。要求很简单:土地按基准地价出让,税收方面,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
条件苛刻,几乎是踩着政策红线来的,带着大企业惯有的傲慢。会议室里,青桥镇这边的人,除了林万骁,脸色都微微变了。周正阳书记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被林万骁一个眼神制止。
林万骁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平静地看着钱副总:“钱总,德宁的实力和前景,我们毫不怀疑。青桥镇欢迎德宁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但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他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三百亩工业用地,可以。但方式不是出让,而是作价入股。镇投公司占股百分之三十。”
话音刚落,钱副总身后的团队一阵轻微骚动。作价入股?还要占百分之三十?这简直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