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温宗博上了一封奏折,大致意思就是既然唐云和南军说戒日国不得不防,那朝廷必须要重视起来给予一定的支持,其他方面,户部插不上话,但钱粮方面,户部可以咬咬牙勒紧裤腰带送过去一些,哪怕只是几万贯也好。
当时这一封奏折可谓是波折冲冲,首先是户部内部,都说温宗博疯了,拍天子马屁也没这么拍的,天子任人唯亲出了昏招,你温宗博想为宫中分担火力表忠心,那你自己出衙署挨骂去,别带着整个户部。
当时作为尚书的宇文疾也拿不定主意了,他知道温宗博是宫中的人,但他同样了解温宗博的为人。
宇文疾很清楚,温宗博是因为为人刚正能力极强,才成为宫中的人,最终担任了户部左侍郎,而非先是宫中的人,才担任了户部左侍郎。
折子递上去之前,宇文疾也和温宗博聊了一下,后者的意思是,唐云绝对遇到困难了,并且这个困难朝廷不会帮他解决,要不然宫中也不会送钱,既然是这样,他作为户部左侍郎肯定要帮衬一把。
那时宇文疾问过温宗博一句话,他想帮唐云,可以,但钱,是户部的钱,是国库的钱。
温宗博回答的斩钉截铁,唐云的困难,肯定也是国朝的困难,用国朝的钱,解决国朝的困难,他并不觉得哪里不对。
最终,这折子就呈上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户部成为众矢之的。
直到王珂带回来了二百万贯,宇文疾的底气彻底上来了,也是第一个在朝堂上明确指出,天子是给了唐云百万贯在关外开矿,但开矿需要大量的人手,用的也是国朝的资源,因此开矿所得,不应全部归宫中,国库不但要分,还要分大头。
如果没温宗博上这折子,虽说会有人提这事,也是大概率户部来提,但户部提的时候,肯定会被天子损一顿,不,损十几顿,几十顿。
“这般人才,迟早是要入京的。”
要么说宇文疾能干尚书,考虑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谋划山林,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三年五载没个定数,十年八年算不得多,待唐云功成之日,满誉入京之时,可有把握叫他入户部为官?”
“这…下官不好说。”
“觉着他是工部的官儿?”
温宗博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