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制炭与陶

接下来的两天,李砚一边继续练习射箭,一边等待窑内冷却。他每天都会去窑前查看几次,用手摸一摸窑壁的温度,直到感觉不到明显的热度,才敢动手开窑。

开窑的那一刻,李砚的心跳有些快。他小心翼翼地挖开顶部的黏土,一股混合着木炭清香的热气扑面而来。他探头往里看,只见原本的橡木段已经变成了乌黑油亮的木炭,断面处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显然烧得很成功。

“成了!”李砚兴奋地喊道,连忙用工具将木炭一块块取出来,放在雪地上降温。这些木炭大小均匀,质地坚硬,敲上去发出清脆的响声,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灰影凑过来,好奇地嗅了嗅木炭,被那股热气烫得往后缩了缩,惹得李砚一阵笑。

烧制木炭的同时,他没忘了那些黏土。他取了些冷却的木炭,在山洞里支起一个简易的小陶窑,将揉好的黏土捏成几个简单的陶罐和陶碗,放在里面烧制。这是他第一次制陶,手法生疏,捏出来的陶罐歪歪扭扭,陶碗的边缘也不平整,但胜在实用。

小陶窑的火不像烧炭窑那么旺,李砚用木炭慢慢煨着,烧了大半天,才敢熄火冷却。等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陶器时,虽然有些地方因为火力不均而开裂了,但大部分都还算完好——几个能装水的陶罐,两个能盛食物的陶碗,还有一个小小的陶盆。

“不错,够用了。”李砚满意地将陶器摆在石壁的凹槽里。这些粗糙的陶器,在他眼里却比任何珍宝都珍贵——这是他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家”添置的物件,带着烟火气,也带着安稳的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晚上,李砚用新烧的木炭生了火。火苗跳动着,发出“噼啪”的轻响,热量比木柴更足,却几乎没有烟,山洞里再也不会被熏得睁不开眼了。他用新做的陶罐煮了一锅肉汤,又用陶碗盛了,坐在土炕上,和灰影、青云一起分享。

肉汤的香气在山洞里弥漫,没有了浓烟的呛味,显得格外浓郁。李砚喝了一口热汤,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百骸,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以后就用木炭了。”他对灰影说,后者正趴在地上,大口啃着陶盆里的肉块,发出满足的呼噜声。青云站在旁边的木头上,低头啄食着李砚递过去的肉干,金色的瞳孔在火光下闪闪发亮。

洞外的风雪又开始了,呜呜的风声像是在唱歌。李砚靠在土炕上,看着跳动的火苗,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一片宁静。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过多久,也不知道山外的战火何时才能平息,但他知道,自己正在一点点地把这个深山里的小窝,打造成真正能遮风挡雨的家。

有足够的食物,有温暖的炭火,有能用的陶器,有忠诚的伙伴,还有一双能洞察外界的眼睛。

这样就很好。

他拿起身边的弓箭,摩挲着光滑的弓身。箭术还需要精进,身体还在变强,或许开春后,还能试着去驯一头鹿。日子还长,慢慢来,总能把这避世的日子,过得更安稳些。

火塘里的木炭渐渐变成了红热的炭块,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了少年平静而坚定的脸庞,也照亮了这个藏在风雪深处的、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