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潜龙在渊

长安的皇家园林里,秋意正浓。银杏树叶落了一地金黄,几只孔雀在草坪上踱步,远处的人工湖里,锦鲤悠闲地游弋。李砚坐在临水的亭子里,看着不远处嬉闹的一群孩子,脸上露出难得的柔和。

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子嗣,最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刚会走路,穿着统一的锦缎小袄,既有中原孩童的俊秀,也有草原孩子的灵动——他们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江南的世家女、草原的部落公主、西域的胡商之女,血脉的交融,恰如大秦疆域内各民族的共存。

“父皇!”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跑过来,手里举着一支刚摘的红果,他是李砚与昭阳公主所生的长子,名叫李恒,也是这群孩子里最活泼的一个。

李砚接过红果,顺手摸了摸他的头。指尖触及男孩头顶时,一股微弱却精纯的玄力悄然流转——这是他独有的“馈赠”,每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会渡入一丝自己的玄力,既能强身健体,也能让他们对自己生出天然的亲近。

“恒儿,知道这果子叫什么吗?”李砚笑着问。

李恒眨巴着眼睛,奶声奶气地说:“先生说叫‘山楂’,能开胃。”

“那你知道,这山楂长在什么地方吗?”

“山里!”

“那山里的果子,如何能到父皇的园子里?”

李恒愣住了,歪着头想了半天,摇了摇头。

李砚拉着他的小手,指向远处正在修剪果树的园丁:“是园丁伯伯把树苗栽进土里,浇水、施肥,悉心照料,才能长出果子。治理国家也是一样,百姓就像这果树,官吏就像这园丁,你若想让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就得学会如何‘照料’他们。”

李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脸上却多了几分认真。

这便是李砚教导子嗣的方式。他从不让太傅们过早地教他们背诵经书,而是带着他们走遍皇宫的每个角落——去粮仓看堆积如山的粮食,告诉他们“民以食为天”;去百工营看工匠打铁,告诉他们“器物是国之利器”;去银行看掌柜记账,告诉他们“钱财是养民之源”。

“父皇,为什么那几个黑皮肤的叔叔要跪着?”一个穿着胡服的小女孩指着不远处的使团,怯生生地问。她是李砚与波斯使者之女所生,名叫李月,性子文静。

李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是非洲部落的使者正在向侍卫行礼。他温和地解释:“因为他们的国家弱小,想求大秦庇护。但你要记住,强国不是靠别人跪拜,而是靠自己的百姓安康、军队强盛。就像草原上的雄鹰,从不是靠恐吓羊群证明自己,而是靠翱翔九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