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龙归深山,仲达献计

司马懿却毫无惧色,反而迎着他的目光,继续道:“此非懿之妄言,实乃时势使然。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孔子称其至德。然今汉室气数已尽,天下鼎沸,非雄主不能安定。魏王若一味拘泥臣节,则名分始终受制于人,刘协在野一日,则隐患存留一日。唯有正位建国,方能彻底断绝那些心怀侥幸者的念想,凝聚麾下人心,以魏代汉,方可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讨伐不臣!”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具诱惑力的一点:“且,魏王若正大位,则刘协便从‘流亡天子’沦为‘前朝余孽’,其号召力必然大减。届时,我大军征讨,便是剿灭前朝伪帝,而非以下犯上。大义名分,顷刻逆转!”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在曹操心中炸响。自立为帝!这个念头,他并非没有过,尤其是在晋位魏王、加九锡之后,但那层窗户纸始终未曾捅破。一方面是对汉室四百年余威的最后一丝顾忌,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内部反对势力反弹。如今,荀彧刚叛,内部人心浮动,此时称帝,风险极大。

但司马懿的话,又精准地击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以及当前困境的核心——名分。只要刘协顶着天子名号在外面一天,他就一天不得安宁。

曹操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闪烁不定。帐内无人敢出声,唯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良久,曹操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此事……关系重大,容孤细思。仲达之见,甚为……独特。且先留在军中,参赞军务。”

没有立刻采纳,但也没有斥责,更将其留用。这态度,已然说明了很多问题。

“谢魏王。”司马懿再次躬身,退到了一旁,低眉顺眼,仿佛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并非出自他口。

曹操看着司马懿那沉静如水的侧影,心中暗道:“司马仲达……此人见识狠辣,非常人也。可用,却不可不防。”

与此同时,桐柏山深处。

经过数日惊心动魄的跋涉,穿越重重山林与曹军暗哨的封锁线,刘协一行人,终于在接应“潜云卫”的护卫下,安全抵达了这片被他视为龙兴之地的秘密基地。

当穿过最后一道依托天然迷阵和人工暗哨构筑的防线,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抱之中,是一片规模宏大的谷地。依山而建的营寨鳞次栉比,规划整齐;校场上,杀声震天,数万新军正在紧张操练,队列严整,动作划一,那股勃发的朝气与凛然的杀气,远非寻常州郡兵马可比;更远处,隐约可见工坊区域烟囱林立,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和隐约的机括声。

荀彧望着眼前景象,纵然以他见多识广,也不禁面露震撼之色。这绝非简单的山寨或坞堡,而是一个拥有完整军政体系、强大军工能力和严密组织的“国中之国”!他原本心中尚存的几分疑虑与不安,在此刻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

关羽丹凤眼微眯,扫过校场上那些士兵操练时使用的、略带怪异却极具实效的战术动作,以及他们手中那明显比制式兵器更加精良的刀矛弩机,心中亦是凛然。他自负勇力,但也深知一支精锐军队的可怕。眼前这支军队,虽尚显稚嫩,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已不容小觑。

“陛下!陛下回来了!”早有哨兵飞报入内。

很快,几道身影从核心营区疾步迎来。为首一人,羽扇纶巾,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目光睿智,正是诸葛亮。他身后,跟着神色激动的徐庶、面带欣慰笑容的戏志才,以及一身戎装、气度沉凝的赵云。甚至连被“请”来后一直态度倨傲的马超,也出现在了人群后方,抱着双臂,眼神复杂地望着被众人簇拥的刘协。

“臣诸葛亮(徐庶、戏志才、赵云),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众人来到近前,齐齐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

刘协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诸葛亮和徐庶,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众卿平身!朕……回来了!”

这一声“回来了”,意味着他终于挣脱了许都那座黄金牢笼,真正拥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文若先生,云长将军,一路辛苦。”刘协又转向荀彧和关羽,郑重道,“此地便是桐柏山基地,日后,还需二位与诸位同心协力,共扶汉室!”

荀彧整理了一下衣冠,肃然长揖:“臣荀彧,既随陛下至此,自当竭尽心力,效犬马之劳!”他的表态,正式宣告了这位王佐之才的彻底归心。

关羽也抱拳沉声道:“关某既来,自当听凭陛下差遣!”话语简短,却重若千钧。

刘协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马超身上:“孟起将军,别来无恙?”

马超脸色变幻了几下,终究还是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声音有些生硬:“马超……参见陛下。”他虽然依旧心高气傲,但这段时日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亲眼看到这基地的规模和实力,以及刘协竟真能从许都虎口脱身,都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少年天子。那份《强军新策》中的内容,更是让他这个擅长骑兵冲阵的将领,看到了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