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眉头紧锁:"这又是什么情况?"
他点开详细分析:
【当前社会结构:
1. 新兴商人阶层财富快速增长,但缺乏相应政治地位
2. 传统士绅阶层通过科举垄断仕途
3. 底层百姓虽生活有所改善,但上升通道狭窄
4. 新贵族阶层开始形成,有垄断资源趋势
风险评估:若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民众难以通过正当途径改变命运,将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积累,长期或致动荡。建议拓宽社会上升通道,防止新贵族形成。】
崇祯若有所思:"这倒是个隐患。科举制虽好,但确实门槛太高,寒门子弟难以通过。而那些新兴商人,虽有钱财,却难以获得相应地位,久而久之,必生怨望。"
次日早朝,崇祯提出了这个问题。
"诸位爱卿,朕近日思考一个问题:我大明科举取士,本为选拔人才之良法。但如今学而优则仕的路子太窄,民间英才难以脱颖而出,这对国家非福。"
礼部尚书张瑞图拱手道:"陛下所虑极是。如今科举名额有限,且多为世家子弟所得,寒门难以逾越。"
"那依卿等之见,该如何改革?"崇祯环视群臣。
兵部尚书张凤翔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在科举之外,增设实用人才选拔之路。如军中可选拔勇武之士,工部可选拔精通机械水利之人,户部可选拔善于理财之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好!"崇祯拍案赞同,"就依张卿所言,各部门可自行选拔专才,不必拘泥于科举出身。另外,扩大讲武堂、格物院等新式学堂规模,为寒门子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众臣纷纷称是。只有几位老臣面露忧色,但也不敢多言。
散朝后,崇祯又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商讨另一个问题。
"诸位,朕近日发现一个隐患:随着改革深入,一些新的权贵阶层正在形成。他们或把持商路,或垄断盐铁,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若任其发展,恐怕会重蹈前朝覆辙。"
户部尚书魏藻德点头:"陛下明见。如今江南几大盐商,已有联合垄断之势;北方矿商也开始结党营私,排挤竞争对手。"
"那该如何防范?"崇祯问道。
工部尚书宋应星思索片刻:"臣以为,可效仿西洋商会制度,允许商人自组行会,但须接受朝廷监管。同时,制定严格法规,禁止垄断经营,违者重罚。"
"此计甚好。"崇祯赞同,"另外,对那些已经形成垄断的行业,可由朝廷出面,组织官商合办,既保证国家利益,又防止私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