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拉部落采取了果断行动,他们切断了元让道的补给线,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对于维持前线的稳定至关重要。失去了这条补给线,前线的士兵们将面临食物和武器短缺的困境。
紧接着,南方的三个原本归附的部落也响应了叛乱,他们的倒戈使得局势更加复杂。这些部落原本是帝国的忠实盟友,他们的背叛无疑是对朝廷权威的沉重打击,同时也为叛军增加了新的力量。
最令人震惊的是,通过缴获的密信,朝廷发现朝中竟然有官员涉案。这一发现让整个朝廷陷入了恐慌和猜疑之中,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官员是叛军的同谋。
“是太仓令赵琰。”毛玠呈上查抄的账本,揭露了这一惊人的事实,“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向叛军偷运粮草和军械,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
曹植接过账本,目光落在那些熟悉的笔迹上,心情沉重。赵琰是他从中原带来的老人,曾经是魏国典农校尉,负责管理国家的粮食和农事。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竟然会背叛朝廷。
“为什么?”曹植难以置信地质问。
毛玠叹息着解释:“赵琰的儿子赵括与索马克之女私通,这件事被叛军抓住了把柄。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赵琰不得不与叛军同流合污。”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曹植感到无比震惊。他深知赵琰对儿子的溺爱,却没想到这份溺爱会让他走上背叛的道路。
小主,
曹植开始思考,这场叛乱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阴谋。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整个国家都将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叛乱第十日,局势继续恶化。
罗马人的舰队出现在北部海域,牵制了周循的水师。蒂亚瓦纳科帝国态度暧昧,边境驻军异常调动。
“他们想趁火打劫。”曹仁研判形势后说,“若我们不能迅速平定内乱,外敌必定大举来犯。”
关键时刻,徐晃从南方送来密报:他已说服与科拉世仇的雅克部落出兵相助。
曹植当机立断:“告诉雅克部落,平定叛乱后,科拉的土地和人口,分他们三成。”
与此同时,钟繇想出了攻心之策。
他命人制作了大量双语传单,用科拉部落的传说编成歌谣,揭露索马克勾结外敌、背叛祖灵的行径。又让归顺的科拉贵族写信劝降。
这些传单用风筝撒向叛军营地,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就有数百人趁夜逃走。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正当建安百姓准备赏月时,平叛大军发起了总攻。
夏侯惇率主力正面强攻,徐晃带雅克部落战士绕到敌后,曹仁的预备队截断退路。三面夹击之下,叛军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