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坩埚炼钢

接下来是配料。赵罗按比例称好生铁、之前炼出的精钢碎块,还有少量石灰石(除杂质),每样都仔细称重——比例差一点,炼出的钢质量就会偏差。配好的料被小心地装进坩埚,坩埚口用耐火泥封死,只留个小气孔。

坩埚炉是在老高炉旁搭的简易炉——用耐火砖砌成圆形炉膛,把装好料的坩埚竖着放进炉膛,周围填满焦炭,水力风箱连接炉膛的风口,负责鼓风升温。

“点火!”赵罗一声令下。

焦炭点燃,水力风箱“呼嗒”作响,炉膛里的温度迅速升高。坩埚在焦炭中被包裹,渐渐变红,从暗红色到橘红色,最后变成耀眼的白——这是金属开始熔化的信号。

老匠人们围在炉边,大气都不敢出。赵五叔公眼睛盯着炉膛的颜色,嘴里念叨着:“火色够了……再烧半个时辰,让料融透……”

赵罗也紧盯着——他没有温度计,只能靠火色和时间判断。坩埚炼钢的关键是“匀”,必须让里面的金属彻底熔成液体,杂质才能充分沉淀。

一个时辰后,炉膛的火光变成了刺眼的青白色。赵罗示意停风,让炉膛慢慢冷却片刻——温度太高,直接取坩埚容易裂。

又过了一炷香,赵虎带着两个后生,用特制的铁钳小心地把坩埚从炉膛里夹出来。坩埚红得发亮,底部微微下垂,显然里面的金属已经熔成了液体。

“倒!”赵罗喊道。

后生们将坩埚倾斜,对准地上的泥范。坩埚底部的小口被敲开,一股比之前铁水更亮、更细腻的银白色液体涌了出来——没有杂质,没有气泡,像一条银带,顺畅地流进泥范里。

“这钢水……”赵三叔公眼睛都直了,“比炒钢炉里的亮多了!还这么匀!”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钢水在泥范里慢慢冷却、凝固。